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要闻 >> 详情
叶面肥:怎么用更高效?学会5个小技巧,事半功倍效果好
来源: 为卿画眉说三农      时间:2023-03-22 17:59:22

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地,春光照耀下的泥土逐日变得松软,属于耕种者的又一个季节轮回,在汗水的沁润下,已然开启。

在栽培的作物种类中,蔬菜历来被视为增收增效的优势选项,而 在促进蔬菜增收的途径中,施肥发挥着关键作用,这也正是谚语所讲“有收无收在于水,收多收少在于肥”的道理所在。 在施肥形式上,除常规根部追肥以外,通过喷施叶面肥来为丰产助攻,也越来受到重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磷酸二氢钾是应用最多的叶面肥之一

不过, 在农业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,都有对应的技术在里面,如果比着葫芦画瓢而不得要领,往往就难奏其效。 叶面肥要发挥应有作用,也需要掌握关键技术技巧。接下来,为卿画眉说三农介绍叶面肥高效施用的5个小技巧,期待能对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有所帮助。

尿素也是常见叶面肥

明确角色作用,不能喧宾夺主

由于施肥量有限, 叶面肥在整个蔬菜养分供给方面,所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基肥与追肥的有益补充, 虽然叶面肥利用率更高,但不能代替基肥,也不能替代追肥,而且叶面肥浓度过大容易造成叶片灼伤,而频繁施用叶面肥,则会让叶面发脆,影响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。

另外, 叶面肥只有在基肥充足、追肥及时,进而保证植株具备良好形态的基础上才能更高效的吸收利用, 进而更有效发挥应有作用。因此,菜农朋友不能因见效快等优点,就将丰产的希望过多的寄托在叶面肥上, 简言之:要按使用规范,明确叶面肥配角的作用,不能喧宾夺主。

助攻要把握好时机

在不同生育阶段,蔬菜对养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,而叶面肥作为丰产的“好助攻”,在施用过程中也要掌握好时机,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更好效果。

具体来说,在苗期,由于基肥较为充足,植株生长量又较少,通常不会出现养分供应亏缺,此时,如果追施磷酸二氢钾等补充营养元素的肥料,通常发挥的作用较小,而且浪费较严重。不过,如果遇到低温等逆境出现生理障碍,则可以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来调节生长。

叶面肥最佳的施肥时期是在黄瓜、番茄等蔬菜的产量高峰期 ,此时对养分的需求量大,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以及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,往往会成为产量形成的制约因素,此时追施叶面肥堪称“恰逢其时”,催促进产量提升所发挥的效用也更显著。

熟悉肥性,不盲目混配

多种叶面肥混合配施或叶面肥与药剂混配后一起喷施,在生产上较为多见,可以起到省工省力一举多得的效果,但如果不熟悉叶面肥肥性而盲目混配,则有可能适得其反,不但难以起到预期效果,还会成本投入的浪费。

叶面肥在稀释之后通常会具有一定的酸碱性,比如应用较多的磷酸二氢钾以及氨基酸、核苷酸等,会呈现酸性,这类叶面肥就不能与呈碱性的铜制剂如氢氧化铜(可杀得三千等)相互混配,否则会发生中和反应,肥效、药效都“功力大减”。

直观上判断, 在多种叶面肥混配或叶面肥与药剂相互混合后,如果溶液出现沉淀或者絮状物,则说明相互间的有效成分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,而对应的肥、药就不适合混合喷施。

氢氧化铜呈蓝色

把握好时间,肥效事半功倍

叶面肥要被叶片高效吸收,必须是在液体环境下,但是在短时间内叶片的吸收能力也有限,如果是在温度较高风力较大的气候条件下喷施,叶面肥里面的水分很快会被蒸发,有效成分就会以叶片无法吸收的固体状态残留在叶片上,这样喷施叶面肥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。

因此,要使喷施的叶面肥达到事半功倍、吸收利用率更高的效果,就需要使叶面肥以液体状态在叶片上保持更长时间,要做到这一点,通常要选在空气湿度较大、气温较低,风力较小的阴天或者傍晚。

掌握好喷施方法,提高肥效减少浪费

叶面肥是以溶液形式从叶片表面直接进入到叶片内部并被吸收利用,而进入的通道主要是叶片上的分布的水孔、气孔等,这些孔道的数量多少,就成为叶面肥吸收利用效率高低的关键。

不少农户在喷施叶面肥时,通常会习惯性的喷头朝下,这样溶液就主要被喷布在叶面上表面,但事实上 大部分的蔬菜等作物的气孔、水孔主要分布的位置是叶片背面,如果将叶面肥喷施到叶片上部,就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因此, 在喷施叶面肥时,要注意顺序是自下而上,同时喷头要斜向上,以使更大比例的叶面肥喷布到叶面的背面,进而提升肥效并减少浪费

标签: